“共促消費公平,共享數字金融” 2022年“315”消費者權益保護教育宣傳周,百年人壽面向老年群體推出金融宣教特別策劃《管好自己的養老錢》,通過“以案說險”的方式,對金融風險意識較為薄弱的老年群體開展,針對性宣傳教育活動,幫助老年消費者樹立理性投資觀念,提高老年人權益保護意識。
以案說險-代理退保
本來是件稀松平常的小事。但是在此之前60歲的張大爺已經連續2個月在私家車玻璃上發現“全額退保”的小廣告了,小廣告明確標明“人情保單全額退保!失效保單全額退保!停效保單全額退保!退過保單二次退保!聯系方式135 XXX。保險意識還算OK的張大爺對此本不以為意,但沒多久他又被業主群“全額退保代理人”的幾張圖片給吸引了。對方在微信群里發了好多全額退保成功的轉賬照片,并且上面清清楚楚表明了保險公司及退費金額。其中有好幾款保險產品跟張大爺買的一樣,這讓張大爺有點動搖并產生疑問:“難道全額退還保費這事是真的?”于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,張大爺聯系小廣告上的代理退保人。經過一番交流,對方刻意詆毀張大爺所選擇的保險產品、故意隱瞞保險保障功能,不斷的錯誤誘導,讓張大爺感覺自己購買的保險并不適合自己,于是張大爺產生了退保想法。“我們保證可以在60天內完成全額退費,但是需要收取咨詢費、代投訴材料費2000元,前期只需要付款500,在收到退保金后,再支付剩余1500元。”聽了退保代理人的介紹,張先生沒多猶豫,直接微信轉賬500元,但2小時后再次聯系對方,發現自己已被拉入黑名單。因欺騙金額較小,只能自己咽下苦果。
知識鏈接
代理退保隱藏的風險
“代理退保”行為隱藏至少以下三種風險:
●失去正常保險保障風險。為牟取利益,一些從事“代理退保”的個人或組織冒充政府監管部門或保險公司工作人員進行虛假宣傳,稱消費者所購保險產品“保險公司存在欺詐行為,已有多名消費者投訴”或“繼續持有保單將蒙受經濟損失”等,挑唆、慫恿不明真相的消費者退保正常的保險合同。使消費者喪失風險保障。若消費者以后再次投保時,可能面臨重新計算等待期,保費上漲甚至被拒保的風險。
●資金受損或遭受詐騙風險。惡意“代理退保”行為并不是為了真正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、而是以牟利為目的。代理退保前要求消費者支付高額手續費或繳納定金,完成退保后又誘導消費者“退舊投新”、購買所謂“高收益”理財產品或其他保險公司產品以賺取傭金。部分非法組織還利用其所掌握的消費者銀行卡及身份證復印件等,截留侵占消費者退保資金,甚至有不法團伙誘導消費者參與非法集資、一旦落入騙局、消費者資金損失難以挽回。
●個人信息泄露風險。一些從事“代理退保”的個人或團體打著“維權”幌子獲取消費者信任,并與消費者簽訂所謂的“代理維權服務協議”,要求消費者提供身份證、保單、銀行卡、聯系方式等涉及消費者隱私的敏感信息。除“代理退保”外,有的非法組織還從事信用卡套現、小額貸款業務、消費者個人信息資料存在較高被泄露或被不法分子惡意使用的風險。有的非法組織甚至在消費者想終止“代理退保”協議時,采用極端手段騷擾消費者,迫使其再次投訴保險公司。